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学联《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持续推进校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工作深化发展,切实提升学生骨干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与服务水平,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以“服务同学成长、锤炼过硬本领、强化责任担当”为宗旨,精心打造了2024-2025学年“川澜筑梦,研海扬帆”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
第一期:“公文文书规范”专题培训
2024年10月24日,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2024-2025学年“川澜筑梦,研海扬帆”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第一期“公文文书规范”专题培训会议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面向校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全体学生骨干展开。

综合协调与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曾圣权同学进行分享
本次培训的主讲人是综合协调与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曾圣权同学。他强调了文书统一规范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为各位学生骨干详细讲解了各项内容的具体操作与重点注意事项。在会后,综合协调与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也分享了文书规范对应的各项公文字体安装包及参考模板,并对文书规范的应用提出了要求。参会同学表示受益匪浅:“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际需求,尤其是公文格式细节,为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作为本学期干部能力提升系列的首场活动,本期培训为研究生干部夯实了业务基础,助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学生骨干队伍。
第二期:“第二课堂”培训和“志愿四川”操作方法
2024年10月27日,2024-2025学年“川澜筑梦,研海扬帆”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第二期“‘第二课堂’培训和‘志愿四川’操作方法讲解”专题培训会议在望江校区研究生院三区121室召开。
首先,德育与思政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浩宇同学从“第二课堂重点操作指南”和“各分会第二课堂负责人如何申请二课活动”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包括系统信息完善、活动组织以及项目入库与更新等内容。

德育与思政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浩宇同学进行分享
随后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岳丹同学对“志愿四川”平台的使用进行了深入介绍,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流程、参与方式、后台操作指南、应急处理等内容。

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岳丹同学进行分享
在交流讨论环节,学生骨干们积极发言,就培训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现场气氛热烈。通过专题讲解和答疑解惑,大家对“第二课堂”和“志愿四川”的应用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此次培训也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期:摄影知识及新媒体相关技能
2024年11月16日,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主办的2024-2025学年“川澜筑梦,研海扬帆”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之第三期“摄影知识及新媒体相关技能”专题培训于望江校区研究生院三区204教室举行。
首先,新媒体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子贇同学就新闻摄影基础知识、摄影角度和技巧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并现场解析相关摄影作品,分享了不同主题新闻图片的拍摄要点和注意事项。

李子赟同学分享新闻摄影技能
随后,校园新闻与报刊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媛媛同学就新闻写作相关技巧作分享。她详细阐述了标题、开篇、正文、结尾等内容的撰写要领和实用技巧,指导同学们在新闻写作中做到清晰简洁、言之有物。

赵媛媛同学分享新闻稿撰写技巧
技巧与实例结合、理论与操作结合、固本与创新结合。培训后,参训同学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拓宽了新闻图片的拍摄思路,提升了新闻稿件的撰写技能。“作为骨干成员,我将积极实践所学技能,努力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用心学、用情悟、用力行,为研会的宣传工作贡献力量。”此次新媒体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骨干的新闻媒介素养与舆情应对能力,推动校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期:公文写作专题培训
2024年12月8日晚,2024-2025学年“川澜筑梦,研海扬帆”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第四期“公文写作专题培训”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研究生院三区231教室顺利开展。本期活动特邀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职博士后欧阳火亮老师主讲,校研究生会部分学生骨干及各学院研究生团总支分会代表共50余人参与学习。
欧阳火亮老师以“公文写作规范与实务技巧”为主题,系统讲解了公文格式标准、行文逻辑构建及常见文体应用场景。他结合实例,详细阐释了团学工作中通知、报告、请示等公文的撰写要点,强调“严谨规范”是公文的核心要求,并针对标题分级、字体规范、附件编排等细节进行现场演示。

欧阳老师就公文写作规范进行培训
在互动环节中,学员就“如何提升公文语言简洁性”“多级标题使用规范”等问题踊跃提问,欧阳老师逐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活动还设置了“读书写作兴趣小组”建群环节,搭建长效学习平台。同学们表示:“课程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工作实际,尤其是格式标准和案例解析,帮助我们避免了日常写作中的误区。”作为学生骨干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本期培训以公文写作为切入点,助力学员夯实业务基础,为更好地服务同学、推动团学工作规范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五期:“凝心聚力担使命,携手奋进新征程”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2025年3月1日,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2024-2025学年“川澜筑梦,研海扬帆”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第五期“‘凝心聚力担使命,携手奋进新征程’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在望江校区东区体育运动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协作力、向心力”为主题,吸引了校研会全体学生干部参与。
活动设置趣味拔河、扑克王挑战、穿越生命线、乒乓球传递等六大团队协作项目。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赛队员在竞技与合作中深刻体会“责任担当”与“团结协作”的内涵。最终,积分排名前三的队伍获电子秤、运动飞盘等奖品,激励学生骨干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服务同学的工作中。

获奖队伍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后,参与者纷纷表示:“通过实践性强的素质拓展项目,我们不仅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感受到团队信任与协作的重要性。”本期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素拓形式,有效增强了研会队伍的凝聚力,为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学生骨干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第六期:未来已来:探索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2025年3月8日,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2024-2025学年“川澜筑梦,研海扬帆”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第六期“未来已来:探索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专题培训在研究生院3区231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四川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中心主任胡琳老师担任主讲人。

胡琳老师作主题分享
胡琳老师凭借前沿的眼光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家讲解了人工智能技术概览的相关知识,介绍了ChatGPT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生成式AI工具在内容创作、数据分析、学术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胡琳老师通过案例拆解,指导学生骨干掌握高效提示词设计技巧,提升利用AI工具优化工作流程的能力,为学生工作开展和科学研究注入新动能。
本次专题培训系统解析了生成式AI重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内在逻辑,传授了人机协作效能最大化的实践方法论,引导同学们更清晰地理解和利用这一颠覆性创新提升自身能力。参与同学纷纷表示,课程显著提升了自身的科研工具应用能力和文献处理效率,推动了跨学科协作模式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运用。
第七期:让思想可视化:演讲与高效PPT设计实战法则
2025年4月13日,“川澜筑梦,研海扬帆”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第七期“演讲与高效PPT设计实战法则”专题培训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开讲,吸引二百余名学生骨干参与。本期课程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市教工委“时代新人强国行”宣讲团讲师、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金牌讲师、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金牌讲师、全国高校“新质青年说”宣讲比赛一等奖龚柯钱老师为我们讲授。
龚柯钱以“AI技术赋能PPT制作”为核心,引导学生骨干利用智能工具定制个性化设计方案,实现内容与视觉表达的深度融合。通过PPT设计讲解,学生骨干系统学习演讲结构设计、视觉叙事技巧及临场表达策略,掌握打造出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的创意作品的方法,此次培训有助于全面提升数字化时代的表达竞争力,获得参会学生的一致好评。

“演讲与高效PPT设计实战法则”专题培训线上合影
参与培训的学生骨干表示,AI工具对PPT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表达让人眼前一亮,尤其在复杂数据故事化呈现、视觉设计效率提升等方面收获显著。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骨干在演讲与设计领域的综合素养,助力大家在学术与工作舞台上绽放光彩。
第八期:拓宽国际视野,感悟中国故事
2025年4月17日,“川澜筑梦,研海扬帆”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第八期“拓宽国际视野,感悟中国故事”主题活动于望江校区文华活动中心二楼音乐厅隆重举行。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生动的文化诠释、真挚的情感表达,十位讲述者以多元视角呈现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的鲜活故事,通过沉浸式叙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活动现场,陈颖同学正在分享
本次活动以小切口展现大视野,呈现了一场跨越语言与时空的视听盛宴,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形象也在他们的讲述中愈加真实、动人。现场师生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深刻体悟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内核,激发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
结语
随着最后一次课程的结束,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2024-2025学年“川澜筑梦,研海扬帆”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圆满收官。八期课程从公文文书规范、摄影知识等基础技能切入,逐步深入到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领域,既有聚焦实操能力的专项培训,也有拓展国际视野、厚植家国情怀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骨干队伍的凝聚力与协作力。
通过学生骨干系列培养课程,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学生骨干不仅收获了学生工作“干货”,更深刻认识到学生工作从来都不是一项“面子工程”,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地练就服务与沟通的真本领,筑牢作为学生骨干的责任感与信念感,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真正做到为广大研究生同学办实事、解难题。展望未来,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将持续完善学生骨干培养体系,创新课程内容与形式,为更多学生骨干搭建成长与发展的广阔平台,助力学生骨干以青春之力为学校发展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