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和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川大学子的艺术素养与文化自信,5月18日,由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与建筑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分会承办的“蓉城艺术之旅”美育实践活动之“蜀韵织锦・工艺蓉城”专题活动,在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顺利开展。本次活动通过“博物馆实地参观+非遗传承人专题讲座”的形式,带领同学们沉浸式感受巴蜀传统工艺的魅力。

一、探秘蜀锦织绣博物馆,邂逅千年工艺之美
下午14:00,参与活动的师生准时抵达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中庭花楼织机展示区、迷宫幻锦展区、千佛堂及绣影惊鸿展区。中庭两台巨大的花楼织机尤为震撼,其中清代道光年间的木织机至今仍可运作,生动展现了蜀锦织造的古法技艺。迷宫幻锦展区以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纹样打造沉浸式空间,让同学们穿梭于色彩与历史的迷宫;千佛堂内,千幅蜀锦佛像与巨幅蜀绣《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图》交相辉映,尽显蜀锦蜀绣融合之美;绣影惊鸿展区则以古典园林布景搭配非遗传承人现场刺绣,雅致氛围中彰显蜀绣的细腻针法。
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介绍了蜀锦蜀绣的历史脉络、原料选取、织造工艺及文化内涵,同学们不时驻足细观展品,与讲解员互动交流,深度感受工匠们对技艺的执着与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聆听非遗大师讲座,领悟蜀绣传承与创新
参观结束后,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彭世平老师带来 “蜀绣之美——佳作欣赏”专题讲座。彭老师出身蜀绣世家,从事蜀绣创作40余年,其作品以双面三异绣见长,风格典雅细腻。讲座中,他结合《麻姑献寿》《泼墨荷花鲤鱼》等代表作,分享了蜀绣的针法技巧、色彩运用及创作理念,生动诠释了蜀绣“严谨细腻、光亮平整”的艺术特色。

“蜀绣不仅是针线的艺术,更是文化的载体。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匠人的情感。” 彭老师的讲解引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围绕蜀绣传承与创新的核心问题踊跃发言,现场氛围热烈。
有同学提问:“在蜀绣传承过程中,会有一些创新的针法运用,也可能会结合其他刺绣技艺的手法,怎么保证创新过程中仍旧保留蜀绣其独特的魅力?” 彭老师回应道:“这也是我很关注的一点,不能让四大绣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最终只剩下中国刺绣。蜀绣当前有自己独有的针法,比如车拧针、铺针等,关键就是要把这些独有的技艺传承下去,确保其特色不被掩埋。创新可以借鉴其他技艺,但必须以蜀绣的核心技法为根基,这样才能在融合中保持自我。”

三、回味文化魅力,激发传承热情
活动最后,同学们自由观展并一起合影留念,工作人员对同学们的活动体验进行了采访。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观展活动,他们受益匪浅,不仅对蜀绣鉴赏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对成都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欣赏了这些精美绝伦的蜀绣作品后,同学们重新思考并拓宽了对艺术边界的认知,更深刻地感受到蜀绣是发现与表达美的重要方式,激发了同学们从点滴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和文化定位。

此次“蓉城艺术之旅”美育实践活动以“蜀韵织锦・工艺蓉城”为主题,由工艺美术切入,通过 “看文化、学文化、玩文化” 的多元形式,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活动不仅增强了大家对巴蜀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更激发了青年学子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热情。
撰稿:康洪溟
拍摄:王心荷
编辑:李雨芯 张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