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是:

新闻动态

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2024-2025学年“班级建设讨论会暨研会主题走访日活动”成功举办

日期:2025年05月21日   访问量:[]

2025年5月中旬,由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主办的2024—2025学年“班级建设讨论会暨研会主题走访日活动”,分文学社科类、理工科类、医科类三场召开,在望江校区研究生院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紧密围绕“五育并举”理念,汇聚了全校37个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代表代表与班长等,共同就思想引领、学术科创、美育体育、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研讨,为研究生班级建设探索新路径,助推学校基层治理创新。

一、人文社科类:思政融合,管理赋能,构筑暖心“研”系

人文社科类学院在班级建设上积极探索思政融合与灵活管理新模式。文学与新闻学院24级文艺学班“下寝关怀”行动覆盖32间宿舍,使同学的归属感测评得分提升25%,同时研分会举办超百场学术讲座,搭建广阔学术交流平台。公共管理学院借助企业微信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将人口学班(仅3人)等小班体通知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内。

艺术学院以“江姐”红色话剧排演为切入点,推出“传统文化寻宝”“板凳拼接艺术”等低门槛活动,参与率达75%,并与历史学院联合打造“文物修复体验”沉浸式思政课堂,实现美育与思政深度融合,让艺术教育更具感染力与教育意义。

图1 人文社科类专题会议现场

二、理工科类:科研协作,跨域联动,凝聚创新合力

理工类学院针对实验室分散、跨校区协作难题提出特色解决方案。计算机学院首创“课题组联合班级”模式,将研究方向相近的课题组合并为班级单元,联合举办跨组学术沙龙与技术攻关活动,促进科研资源共享,提升班级凝聚力。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增设“跨专业学术小组”,定期组织论文写作研讨会与代码优化工作坊,推动博士班学术深度协作。

图2 理工科类专题会议现场

化学工程学院设计“线上直播+线下分会场”联动模式,打破校区壁垒,实现江安与华西校区学生同步参与学术讲座与文体活动,覆盖率达9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学科特色,推出“纳米材料艺术设计展”与“轻量化手工坊”,将前沿学术成果转化为生动美育实践,吸引超200人次参与。

三、医科类:人文关怀,弹性设计,破局科研压力

医科类学院以“科研与关怀并重”为指引,化解高年级参与度低、文体活动吸引力不足等难题。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实施“党员学长”制度,由高年级党员牵头组织心理健康沙龙与科研经验分享会,覆盖80%低年级学生,心理测评满意度提升30%。华西药学院引入“弹性活动时间表”,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15分钟微讲座”与课题组茶话会,活动参与率从40%跃升至65%。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联合企业构建“实习-学术双通道”,借助跨学历科研协作与企业参访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图3 医科类专题会议合影

活动调研发现各学院普遍面临科研压力大、时间协调难,实验室分散、跨校区分布或非全日制学生较多导致活动组织难度大、参与率偏低,以及学术互助形式单一、高年级学生班级互动减少等问题。与会同学提出多项改进建议:结合科研兴趣设计小型学术沙龙、跨学科讲座以提升参与积极性;依托企业微信等平台统一管理信息,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灵活组织形式;独立设置心理委员并加强培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和寝室走访;鼓励跨班级、跨学院联合举办文体赛事及社会实践,共享校内外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次“班级建设讨论会暨研会主题走访日活动”搭建校、院、班联动交流平台,推动跨学科班级建设经验互学互鉴,为研究生班级管理模式优化提供实践样本,助力学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构建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会代表表示,将跨学科交流成果转为具体行动,持续探索班级建设新路径,为学校基层治理创新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李雨芯 张斯远

关闭

版权所有: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研究生院217
联系电话:028-85405772、028-85463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