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14:00,由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四川大学校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机械工程学院及化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分会共同承办的“博士学长沙龙——学科交叉,思维碰撞”跨学科研究经验分享活动在望江校区研究生院3区612教室顺利举行。活动邀请化学工程学院罗文、田小玉及机械工程学院邱吉尔、朱杨洋四位博士研究生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全校本硕博学子参与。活动以“学科交叉赋能创新,技术融合驱动发展”为主线,四位嘉宾结合自身研究,从机械、化工、材料、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切入,呈现了一场跨学科思想盛宴。
首先是化学工程学院罗文博士以“化工机械学科交叉概述”为题,通过燃油冷却涡轮导叶叶片设计案例,阐释了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应用。他提出“工程问题牵引学科交叉”的理念,结合磨粒流抛光技术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流体力学与机械设计的融合突破技术瓶颈。

图1 罗文博士分享化工机械交叉研究
机械工程学院邱吉尔博士聚焦“计算机辅助科研交叉与融合”,系统介绍了等离子体雾化装备研发。通过多物理场耦合模型与智能控制算法,其团队成功制备出空心率达95%的YSZ陶瓷粉末,为热障涂层技术提供了国产化突破。

图2 邱吉尔博士分享机械与材料跨学科融合之路
之后,化学工程学院的田小玉博士以“从其他学科中碰撞灵感火花”为主题,分享了基于智能水凝胶的痕量重金属检测技术。她通过光栅传感器与微流控技术的交叉设计,实现了铅、铬离子的高灵敏实时监测,为环境监测提供了低成本解决方案。

图3 田小玉博士分享研究心得
最后,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朱杨洋博士以“学科融合与‘互联网+’经验”为题进行了线上分享,将零样本学习引入机械故障诊断领域。分享了他如何通过构建属性空间映射模型,在核电设备监测场景中实现了无标注数据的智能预警。他提出的“小数据驱动大创新”理念,为高端装备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新范式。

图4 朱杨洋博士线上分享
活动设置四轮问答互动环节,同学们就跨学科团队协作、学术研究与生活平衡、学术成果转化等问题与嘉宾深度交流。

图5 同学们与嘉宾互动交流
下午16:00时, 活动尾声,主持人对四位嘉宾的分享进行总结,强调学科交叉“需以问题为导向、以方法为纽带、以价值为锚点”。现场观众与嘉宾合影留念,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图6 全体嘉宾与工作人员合影
本次活动通过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助力研究生打破学科壁垒、拓展创新维度。未来,四川大学研究生会将继续深化“博士学长沙龙”活动开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李雨芯 张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