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四川大学博士生科技创新协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分会、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分会共同承办的“博士学长沙龙”系列分享活动课程之“心态平衡,职涯导航——心态管理与职业规划”在2025年3月14日(周五)下午4点至6点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生命科学学院A101会议室顺利举办。

图1 活动现场
活动邀请了刘航、黄晨、武彦君、唐小雅四位优秀博士学长学姐作为分享嘉宾,他们分别就“心态管理与职业规划”活动主题展开了不同的话题探讨。

图2 刘航学长分享
刘航学长以“相互促进的导学关系”为话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与导师的相处之道。他着重强调了主动学习与定期沟通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通过工作生活多维度交流深化师生情谊。最后刘学长指出:“面对不同风格的导师,主动破冰比计较沉没成本更重要。真诚的交流往往能打开导学关系的新局面。”

图3 黄晨学长分享
黄晨学长立足医学领域,系统剖析了本硕博学生面临的职业选择难题。通过对比国内外就业环境、临床与非临床岗位差异,他建议医学研究者应建立“资源积累型”读博观:“博士学位不应仅是学历标签,更要视为专业资源网络的构建过程。选择科研攻关方向时,需与个人职业规划深度契合。”针对行业竞争压力,他提出“精准定位+动态调整”的应对策略,引发在场医学专业学生的热烈讨论。

图4 武彦君学姐分享
武彦君学姐聚焦“研究生心态管理”议题,精准归纳了学术焦虑、同辈压力、社交缺失三大压力源。通过列举案例,她提出“认知重构-行动改进”双轨策略:既要建立“失败是科研常态”的理性认知,又需掌握冥想训练、运动社交等情绪调节工具。其分享的“压力响应分级量表”及配套解决方案,为在场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心理调适指南。

图5 唐小雅学姐分享
唐小雅学姐以“研途有度,生活有光”为题,倡导建立弹性科研生活体系,并分享了自身生活经验。通过展示个人时间管理与能量恢复方案,她建议大家在研究生阶段做到“动态稳定”:“真正的平衡不是时刻高效,而是要有一个积极的恢复系统。”

图6 现场同学提问互动
在两个小时的活动中,四位主讲人以平实真诚的方式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提问环节,在场同学围绕导学关系提升、科研效率优化等现实问题与嘉宾展开热烈讨论,现场互动频频。活动结束后,多名同学表示,学长学姐的分享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指导,令人深受启发。

图7 参与人员
四川大学本次举办的“心态平衡,职涯导航——心态管理与职业规划”活动,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思想碰撞,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师生素质。围绕职业规划和心态管理,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明确职业目标,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同时培养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提升应对职业挑战的能力。此次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活力,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四川大学将继续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活动,进一步拓展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成长机会,助力学生在职业道路上更好地平衡心态,科学规划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