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晚上7点,“中华天府文化行”系列研学实践活动之“观四川地方戏曲,赏蜀风雅韵”主题活动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艺术学院教学实验剧场顺利举行。

传统川剧精彩演绎,师生共享美育盛宴
本次活动邀请国家级非遗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肖德美教授为师生带来“以戏载道·至善至美——传承人肖德美教授2024年百场川剧讲座校园行”主题讲座,将川剧带进川大校园,为同学们讲授一堂寓教于乐的“美育公开课”。

不拘泥于平面的历史与理论讲述,“立体讲学法”使这堂课走“新”又走心。活动当天正值第29个世界读书日,肖德美教授以唱讲兼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川剧的历史、特色、唱腔,通过生动地讲述和精彩地表演,细腻地剖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唱词背后的文化内涵。伴随青年川剧演员黄凌暄关于《红梅赞》和《衣冠梦》片段的精彩演绎,台下同学们“哇”声一片,深切感受到了巴蜀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

“肖教授,请问初步接触川剧的我们可以向您学习体验一下川剧表演吗?”在讲解到戏曲行当和身段韵律时,肖德美教授邀请同学们上台互动学习。现场欢笑声掌声不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一位工科同学通过近距离观看川剧演绎后不禁感叹:“本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聆听大师讲座,学习川剧表演,见证川剧文化传承的故事,深刻感受到了厚重历史底蕴。”这是万千同学的缩影,也是活动开展的意义所在。

有温度的舞台,赢得师生们的一致喝彩。尾声部分,肖德美教授表达此次将传统文化带入川大校园,是期望能吸引更多青年成为同行者,认识川剧、携手川剧、热爱川剧,共同传承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最后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刘海老师现场表演川剧绝活变脸,此次“美育公开课”在精彩绝伦的变脸技艺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本次美育公开课虽已告一段落,但“中华天府文化行”的美育探索之路仍在继续。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翠云廊、三星堆博物馆,巴风蜀韵、文脉深厚,总书记对这片土地厚望如山。“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指引“中华天府文化行”不断前行的方向。
巴蜀芳华入校园,多元美育创时代
“中华天府文化行”系列实践活动以“弘扬中华文化、肩负时代担当”为宗旨,参照巴蜀文化发展历程,设置“历史文化古迹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两线并进,每期活动结合名师专题讲座,和生动实地研学,开创“两条主线,多点开花”的活动体系,切实为同学打造行走的美育实践课。

活动与剑门关景区“背诵《蜀道难》走进高校”创新融合,将诗词之美与剑门关“穷地之险,极路之峻”的雄浑壮美巧妙结合,实现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统一;以切身体验蜀绣等非遗工艺作为驱动,感受文物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在寓教于乐中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美育铸才显成效,文化赋能助传承
因为一座城! 爱上一座城!让川大学子走进天府之国,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这个想法萌生于2009年。“中华天府文化行”系列研学实践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校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关注,迄今已有15年历程,共开展113期,参与同学累计24275人。以“资源挖掘”—“联络沟通”—“组织号召”—“名师讲座与实地参观”—“总结宣传”为脉络,将璀璨的蜀地文明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知识盛宴,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文体活动体系,获评四川省高校改革创新优秀美育案例一等奖和全国高校学生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精品项目(全国100个)。


中华天府文化行
每一期都是深入人心的“名场面”
每一站都是经典厚重的“文化名片”
这是一场有温度的美育实践
这是一次有掌声的文化研学
我们期待邀您一起
共赴这一堂“行走的美育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