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是:

新闻动态

川大论坛 | 回到命名之前:许燎源博物馆馆长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日期:2021年12月21日   访问量:[]

12月17日晚,由四川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主办,四川大学研究生会学术交流服务中心、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分会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分会共同承办的2021—2022学年第四期“川大论坛”名师面对面系列讲座活动之“回到命名之前——许燎源专题讲座”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顺利举办。

图1 专题讲座嘉宾许燎源


此次讲座邀请到的主讲嘉宾为“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馆长、2015中国文艺年度艺术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特聘教授、物感主义艺术流派代表人物许燎源教授,与会嘉宾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邱晓林教授,许燎源设计博物馆执行馆长张群英女士,许燎源设计博物馆副馆长付黎明先生,艺术家罗鸣女士,艺术家艾旭东先生,艺术家策展人骆莉女士以及一行工作人员,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系主任许亮老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

图2 许燎源老师及其他与会嘉宾


当晚,许燎源老师亲自操刀设计的作品——大运会火炬“蓉火”也从金沙博物馆来到讲座现场展出。火炬的设计中,除了现代的艺术表达外,还融合了古蜀的特色文化,太阳神鸟、大熊猫等丰富的中国文化符号代表,让火炬的内涵更加厚重。火炬整体将大运会的主题四色相融合,也把热情活力的成都展现在大家眼前。

图3 许燎源老师亲自设计的大运会火炬“蓉火”


讲座开始,许燎源老师向同学们阐释了何为物感主义:它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开放的系统,是一个活性的不断生长的系统。当下艺术创造应该回返生活的大地,思考人与“物”在功能性关系之外的另一种创造性关系,挖掘人与“物”在非功能关系的自由嬉戏中互动感染的力量。

接下来,许燎源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件件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它们既是家具,也是雕塑。从艺术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物”的态度:当一个陌生的事物出现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凝视它的表面形态,更需要去思考在非功能的关系之外,人与物之间那没有定义的、自由开放的新感性。我们既需要眼睛的观察,也需要身体的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隐匿其中人与“物”的重构关系。

图4 许燎源老师在讲解创造灵感


随后,许燎源老师将视角转向了厨房器物的创造上面,每一件都有一定的功能,但是又不局限于功能。不论是通过雕塑艺术彰显生命活力的托盘,还是以形态本身展现东方艺术之美的茶壶,亦或是借鉴当代民间艺术表达设计美学的罐子,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人沉淀千年的创造底蕴。他认为,其实艺术和生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随着个体精神的界入,艺术与生活的边界也在逐渐消弭。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现场的同学们热情高涨,与许燎源老师就艺术、生活和创造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许燎源老师强调,学艺术的同学要回到最直观的物本身,回到人与物最感性的力量之中,这是一种艺术与生活之间交融的关系。

图5 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


在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与许老师以及大运会火炬进行合影留念。本次“川大论坛”名师面对面系列讲座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繁忙的课业生活中走出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图6 同学们与许燎源老师合影

图7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文字 王雪莲 袁一鑫

摄影 何侣琏 杨晓芸 王思蕊 雷嘉雯




关闭

版权所有: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研究生院217
联系电话:028-85405772、028-85463986